近年來,科學家和普通民眾都對基因編輯技術愈發重視,一些人擔心它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被用來制造生物武器。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組能夠使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系統失效的蛋白質,或許能避免上述后果的發生。
目前,主要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案包括治療性腫瘤疫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溶瘤病毒等。伴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CAR-T研究累累碩果的,是人們對腫瘤疫苗研究領域的翹首期盼以及“千呼萬喚始不出來”的困惑和疑慮。
“用計算機設計染色體,像搭積木一樣搭好每個小模塊。”中國科學家在合成酵母上取得了重大成果突破。3月10日,《科學》雜志以7篇論文的專刊及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外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成功合成5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
農業領域同樣也在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但是農業領域的智能化跟工業領域的智能化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聊聊著農業智能化的兩個發展方向。
2016進展發布暨全球農業大數據與信息服務聯盟成立大會在京召開,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孫坦在會上告訴記者,該中心已經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海外農業科技合作體系,我國農業科技已經成功走出國門。
人工智能(AI)已經能夠幫助識別人臉,可基于你的心情選擇音樂,甚至能夠代替我們駕駛汽車,這項技術近年來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盡管智能機器的概念自古已有,甚至是希臘神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直到近幾十年,科學界才在AI的實際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農業行業新聞》(Farm Industry News)雜志中列出影響未來十年農業發展的新技術。預計這些前沿科技很快會成為農業實踐中的常見技術。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現在轉而借助了一種強大的新武器來對付這些超級細菌。研究證實基因編輯系統CRISPR可使超級細菌耐藥或致病能力的靶基因喪失功能,選擇性殺死攜帶著有害基因的細菌。
細胞仿生學,這一基于細胞的行為而設計模型的方法代表了方興未艾的仿生學領域的一個新變革。專家們估計,到2030年,這一領域的產值將高達1.6萬億。不過,細胞仿生學技術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生命過程和合成材料很難實現無縫對接。
大腦能控制我們腹腔的活動,同時我們的胃也能夠給大腦回信號。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證明,我們胃的'直覺'能在應對恐懼中發揮顯著的作用。
“我們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大大提高高粱這一生物能源作物的產量,” Near Earth Autonomy 公司的高級機器人工程師 Paul Bartlett 表示。通過無人機來研究植物表現型的這類項目將消除植物表現型研究中所遇到的瓶頸。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為提高機體對抗腫瘤的免疫反應成為癌癥治療中最令人振奮的突破。但在紐約最近的一次科學會議上,排得滿滿的議程表明,在宣告人類對抗癌癥的戰爭終獲勝利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研究發現微絲結合蛋白Villin2(VLN2)通過調節微絲的動態變化,影響細胞膨大、生長素極性運輸以及水稻的生長發育。相關研究成果于2015年10月23日發表在《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雜志上。
“地球的資源足夠為全人類所用嗎?”在各式建筑爭奇斗艷的米蘭世博園中,塔樓式的瑞士館并不顯眼,但寫在外墻上的這句話,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全人類面臨的問題:科技發展、經濟增長、人口激增,都需要地球資源的支持。